【特别论坛】“智能语义SLAM”

论坛简介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与老化问题的加剧,桥梁等关键结构的高效巡检与结构健康评估需求日益迫切。 传统方式依赖人工检测,不仅效率低、成本高,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近年来,基于视频和传感器融合的三维重建与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逐渐成为桥梁数字化建模与结构识别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本论坛聚焦于桥梁场景下的语义识别与SLAM融合任务,组织相关竞赛,结合视觉、IMU与RTK数据,提升位姿恢复精度,探索语义与几何信息的深度融合路径。在本竞赛次论坛中我们将邀请优胜队伍经验分享以及多为专家进行专题报告。

论坛时间地点

8月21日(星期四) 15:40-17:30

一楼漓云厅1

论坛召集人

章国锋

章国锋

浙江大学

个人简介

章国锋,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三维视觉、增强现实与空间智能方面的研究,尤其在SLAM、三维重建和生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开源了一系列相关系统和算法的源代码,是OpenXRLab扩展现实开源平台的主要发起人。曾获2010年CCF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20年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第4)、2021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2)以及国际顶级会议ISMAR 2020唯一最佳论文奖。担任国际顶级期刊IJCV编委,以及《Virtual Reality & Intelligent Hardware》、《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和《中国图象图形学报》等期刊编委,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虚拟现实专委会副主任、增强现实核心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增强现实分会副会长。

符润泽

符润泽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简介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深耕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化领域,工作成果曾获得省部级科技创新类奖项3项,市级科技创新类奖项4项。
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3D视觉技术、数字孪生与智能理解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致力于推动基础设施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以创新技术打破传统工程设计与管理的边界。研究着眼于为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注入新动能,为行业提供更直观、更完整、更高效的空间认知与决策工具,推动交通基建领域向“全周期数字化、全要素智能化”的愿景迈进。 

论坛讲者信息

章国锋

章国锋

浙江大学

报告题目:端云协同的视觉定位与重建生成

报告摘要:基于视觉的跟踪定位和三维重建与生成,在AR/VR、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真实环境的复杂性,跟踪定位、三维重建和生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面临一些关键性的挑战。例如,如何让移动设备在大尺度复杂场景下做到实时稳定的跟踪注册?如何克服传统三维重建技术的局限性,实现对复杂场景高效完整的重建与生成?本次报告主要汇报我们课题组近几年为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及研制的基于端云协同的混合现实平台以及场景重建与生成平台,并展示相关的应用。

卢宪凯

卢宪凯

山东大学

报告题目:开放场景下的特征匹配算法研究

报告摘要:特征匹配是视觉SLAM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提升SLAM中的运动估计至关重要。本次报告将大致汇报我们研究组在面向开放场景下的特征匹配研究工作,包括自监督时序匹配、噪声环境下的特征匹配以及跨模态特征匹配等工作。

个人简介:卢宪凯,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与多模态大模型。近五年,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顶级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0多篇,第一/通讯作者20篇(含一作IEEE TPAMI 3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出版学术专著1本,专利3项。谷歌学术引用超4000次、H-index为23,2024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基金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山东省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多项。

论坛安排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嘉宾
15:40-16:00 “智能语义SLAM”挑战赛优胜队伍分享
16:00-16:30 端云协同的视觉定位与重建生成 章国锋 浙江大学
16:30-17:00 开放场景下的特征匹配算法研究 卢宪凯 山东大学
17:00-17:30 论坛Panel

苏交科简介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与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提供商,涵盖工程咨询、检测认证、智能制造、智能运维等多个业务领域。集团长期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拥有先进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雄厚的技术积累。

作为交通工程技术与数字化融合的探索者与实践者,苏交科正积极推动AI、SLAM、遥感等前沿技术在智慧桥梁运维领域的落地应用,为推动智慧交通建设与城市更新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