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论坛】学科战略发展论坛

论坛简介

可视媒体是指通过视觉感官进行表达、传播、理解和展示的媒体形式,涵盖了图像、视频、三维几何数据以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基于视觉的内容。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正重塑可视媒体的技术范式。以扩散模型、Transformer为核心的大模型技术,通过海量数据学习与智能涌现,实现了更真实、灵活、可控的内容生成,促进了智能制造、数字文创、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新型应用。本论坛邀请了相关领域的资深学者,聚焦生成式可视媒体这一学科前沿,深入讨论发展机遇与挑战,旨在研判学科发展趋势,汇聚研究力量,推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发展。

论坛拟围绕以下议题开展讨论:

  1. 图形仿真、影像感知、VR/AR、工业软件等领域,生成式可视媒体的应用着力点和技术突破点在哪里;

  2. 生成式可视媒体技术在具身智能、空间智能和世界模型中的作用和关键挑战;

  3. 关于生成式可视媒体的人才培养, 在课程内容体系重构、科教融汇、校企协同等方面能做些什么?

  4. 在伦理方面,生成内容的版权保护、数据安全和真实性如何保障?

  5.  

论坛时间地点

8月22日(星期五) 15:40-17:30

三楼云海厅1

论坛主持人

刘晓平

刘晓平

合肥工业大学 教授

个人简介

刘晓平,1964年3月生,山东济南人,现任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授,安全关键工业测控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历任CCF常务理事、CAD&CG专委会副主任、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副校长、合肥市副市长。是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带领团队长期从事XR叙事引擎相关核心技术的研究工作,所研发的叙事引擎产出的遗址叙事节目成功应用于明中都、圆明园、良渚、秦皇陵等7家国家级遗址公园/博物馆/艺术馆,为数十万游客普及遗址文化;产出的安全培训装备应用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20余家国有企业,上万员工体验。得到了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官媒报道,科研工作取得技术进步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特邀嘉宾

陈熙霖

陈熙霖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个人简介:陈熙霖,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ACM / IAPR / IEEE Fellow,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模式人机交互,特别是在生物启发的特征表示与学习、以人为中心的感知与分析、场景理解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目前担任JVCIR的Senior AE,计算机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和VRIH的副主编,以及Research、Fundamental Research等刊物的(领域)编委。担任(过)多个国内外大会的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并十多次担任CVPR / ICCV / ECCV / NeurIPS等会议的领域主席。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先后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陈发来

陈发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个人简介:陈发来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工业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2004-2016),中国工业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主任(2015-2019),安徽省数学会秘书长(2003-2019),安徽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202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审组成员(2009-2019),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2023),《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2005--),《Visual Computer》(2008—2022),《CSIAM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Mathematics》(2022--),《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202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期刊编委。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冯康科学计算奖,国际几何设计领域最高奖John A. Gregory Memorial Award,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奖等。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几何建模。近来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包括:曲面隐式化的动曲面方法,几何内核关键算法如曲面求交, T网格上的样条曲面,等几何分析及其在拓扑优化中的应用, 基于稀疏优化的几何处理等。 

陈宝权

陈宝权

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陈宝权,北京大学教授,智能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与可视化,担任国家“973计划”“城市大数据计算理论与方法”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等。在 ACM SIGGRAPH、IEEE VIS、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TOG)、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Graphics (TVCG) 等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现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常务理事、CSIG三维视觉专委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专委会常务理事、大数据专委会常务委员;Computer & Graphics期刊编委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计算机通讯》专题栏目主编;《大数据》期刊编委; IEEE VIS Papers Committee member;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ChinaVIS)指导委员会成员。多次担任计算机图形与可视化领域几乎所有重要国际会议的PC成员:IEEE VIS 2005大会主席、2004 程序委员会主席;SIGGRAPH ASIA 指导委员会成员、2014大会主席;2017年共同发起计算机图形学与混合现实研讨会(GAMES)并任指导委员会成员;2021年发起中国三维视觉大会(China3DV)并任首届会议主席(2021)。曾任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学部委员;ACM TOG、 IEEE TVCG 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工委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SFC)信息领域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NSF CAREER Award 2003)、IEEE可视化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005)、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杰出奖(2014)。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5)、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2017年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2020年当选 IEEE Fellow,2021年入选IEEE Visualization Academy,当选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

王密

王密

武汉大学

个人简介:王 密,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博导,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人才,珞珈三号01星技术总师和东方慧眼星座工程总师。长期从事国产光学卫星数据处理理论与算法研究和系统研制工作。研制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数据处理算法软件成功用于我国80余颗卫星数据处理任务,产生了显著的军事、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成果3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

杨健

杨健

北京理工大学

个人简介:杨健,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家级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学部委员,国家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兼任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图像图形学会理事、北京光学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图像信息与控制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组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虚拟现实分会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影像工程与技术专委会委员、《虚拟现实与智能硬件(中英文)》、《生命科学仪器》编委等。
长期从事医疗手术机器人、医学图像处理、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感知与导航、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2030人工智能重大项目1项、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作为核心人员参与国家973、863等项目10余项。在Medical Image Analysis、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7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4项,其中11项实现转化应用。成果转化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 

张松海

张松海

清华大学

个人简介:张松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8,排名第三),近五年(2020年以来),发表或录用本领域CCF-A类期刊和会议论文40余篇;获得本领域国际顶级会议IEEE VR 2024最佳论文提名奖两项;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主任助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秘书长。

徐凯

徐凯

国防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徐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视觉、具身智能、数字孪生等。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数据驱动三维感知、建模与交互工作,提出面向复杂场景的结构化三维感知、建模与交互理论方法系统,并规模化落地应用于智能制造等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A类(杰青)、B类(优青)、重点项目等。发表TOG/TPAMI/TVCG/TIP等A类论文100余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图形领域顶级国际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IEEE Transactio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的编委,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的领域执行编委。多次担任领域内重要会议的大会主席和程序主席。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智能图形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副主任。曾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排名1和3)、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排名1和3)、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奖。